“大物流”下的信息化增效平台

  2010-03-05| 互联网
  
来源:现代物流报

    现代物流强调全过程优化和各环节的无缝链接,而信息化在降低物流费用、缩短物流时间上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信息化再一次被提到了历史高度。
    目前,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等原因,很难靠自身力量推动其信息化进程,这就要求借助各方力量“扶上马,送一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物流企业、IT企业等多方联合参与建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才能满足物流信息化发展需要,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提升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各相关企业、协会,就一直在探索着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近期以来,在《规划》的支持和带动下,物流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通过16省共建“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物流信息化共建联盟”,成为这一轮物流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的高潮之一。
政府定位要清晰
    信息化发展至今,全国各地陆续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公共服务平台可谓是络绎不绝,不计其数。而建得好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却寥寥无几。“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除了强调本身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外,运行机制也尤为重要。”对此,浙江省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之初就有过充分考虑。
    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导致许多公共服务平台最终无疾而终的关键因素是,政府做了企业做得事。项目组认为,政府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能也不适合参与具体的运营,只能做平台的建设者、推广者和标准的建立者。
    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浙江省提出了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新思路:坚持不收费原则,系统的定位在于推动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只做物理数据交换,以为物流企业提供免费企业物流管理通用软件为切入点;同时制定标准和框架,统筹各相关的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个物流企业、软件开发商、物流平台运营商等主体,共同建设系统。
锁定“大物流”战略
    其实,早在2004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就已经开始搭建货运信息系统。随后,浙江省交通厅提出了浙江交通“大物流”建设的战略目标,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随即调整目标,确定了建设一个以“提升国内物流企业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
    在“大物流”建设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项目组有了新规划,提出要“建立以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功能为核心,以物流通用软件建设为切入点,以标准化和诚信管理为主线,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物流信息系统。浙江省计划在“十二五”末建成1个数据交换管理中心;推出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等20个物流通用软件,供企业免费使用;在全国部署30个物流数据交换服务器,为行业提供免费的物流业务数据交换。基于“系统”框架和标准,扶持50家区域物流公共信息运营商,为行业提供信息发布、货物跟踪、车货交易、信用管理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灵活机制多方共赢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在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之后,浙江省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交通运输部来领导系统的建设,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各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推荐一批物流通用软件等工作,并在区域内进行推广应用。省际共建采取标准统一和接入统一,全面推进系统建设。通用软件由行业管理部门招标采购,免费向社会推荐,行业管理部门对软件负责升级1~2次后,可以由运输企业自行升级或交给行业协会改善。

    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内部团队的组织构架,也被公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浙江道路运输管理局组建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战略,包括编制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和项目经费预算审核。杭州市运管局成立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在宁波、金华等地运管部门积极配合下,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系统建设、经费的使用等。项目的运行和维护由专门成立的信息系统管理中心负责,运管局指派相应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则由运营维护商提供。具体到系统的开发应用层面,目前已有100多人参加了系统建设,包括系统各项目的开发商、运营维护商以及系统的服务对象。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更多有关物流知识技巧、技术资料以及免费发布车货互找、项目招商加盟等物流信息,欢迎访问“冀物流(bbs.hebeiwl.net)论坛”

分享到:

头条

图片

热点

相关推荐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保存
关注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