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抓好落实 努力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统计工作

  2006-09-22| 互联网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抓好落实
努力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统计工作

——在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

 

——在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

 

 

    一、充分认识我国物流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统计,“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据测算,“八五”时期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平均为1:1.54,“九五”时期上升至平均1:1.58,“十五”时期更是提高到1:2.18,明显高于“八五”和“九五”时期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物流统计,是现代物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统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比例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监测、分析物流运行状况,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如何,物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多大,都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对物流运行水平和质量进行经济考量与解释。物流发展越快,对国民经济影响越大,这方面的需求就越迫切。

    伴随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有关部门和企业对物流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过去,由于没有建立系统的物流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没有统计数据资料,缺乏量化依据,很多工作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撑。物流企业因不掌握市场需求,在经营中存在盲目性。有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只能利用现有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因为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也有学者根据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进出口总值等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结合国际经验来估计我国的物流规模、需求量等,但这仅仅是从宏观上对物流需求的简单估算,与我国物流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同时,因为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数据比例估算,造成同一个指标有多种结果,如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三十不等,其间的差额较大,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混乱,使实际工作无所适从。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一直把物流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组织推动。从2004年的试行办法,到今年正式制度的建立,我国的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已连续两年正式对外发布,这些物流统计数据结果,相对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的实际情况,澄清了社会上一度出现的物流数据混乱的局面,对掌握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加强物流宏观调控,引导企业经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贯彻实施,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反映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灵活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来保证。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对于加强物流基础管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更多有关物流知识技巧、技术资料以及免费发布车货互找、项目招商加盟等物流信息,欢迎访问“冀物流(bbs.hebeiwl.net)论坛”

分享到:

头条

图片

热点

相关推荐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保存
关注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