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立法框架初现

  2009-08-05| 互联网
  

在我国物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因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由此,业界对物流立法的呼声日渐高涨,并引起我国法律界的高度重视。去年5月,中国法学会首次开展了中国物流法律制度研究课题,进行物流立法的研究工作。以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系教授张长青为首的8名法律学者承担了这一课题,他们在调研中克服理论、资料等诸多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和遍览国外物流法律制度后,终于在今年7月成功搭建出一个清晰的物流立法框架。近日,张长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立法框架将作为今后我国物流立法的重要参照和指导。

      迫 切 需 求 
                                  
      张长青告诉记者,在我国,很多行业立法大都由行业主管部门来完成,而物流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因而制定立法的工作便落在了像他这样的学者身上。 
      “作为学者,我愿意承担这个历史使命、学术使命。”谈及与物流之间的渊源,张长青说,他一直主攻交通运输立法,由于现在大多数交通立法都扩到了物流领域里,近年来他便开始悉心关注起物流立法来。

      接触物流越多,张长青对物流立法迫切性的认识就愈深刻。他表示,伴随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比如,什么是物流行业,物流行业应该如何界定,物流合同到底是运输合同还是委托代理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如何确定,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了,责任该如何认定,承担责任的依据是道路法、航空法还是铁路法等诸多问题都有待以法的形式进行明确。

      从目前物流业法律规范的现状看,也远远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关于物流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技术法规中,如公司法、对外贸易法、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反垄断法等等。“由于物流活动涉及交通、铁路、航空、海关、港口等多领域多部门,依据的法律条例也广泛存在于这些部门中,这就造成这些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各个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冲突以及滞后于现状发展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规范物流业的经营活动。”他进一步解释, 
      “此外,现有规范还多以办法、规定和通知的面目出现,效力层级也很低下。” 
                                  
      而从物流业的发展机遇看,国家对物流业日益重视,今年还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大力扶持物流业的发展。显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个统一配套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和指导。 
      “这也是中国法学会开展中国物流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的初衷,可以说,当下研究物流立法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张长青说。

 

       四 大 框 架 
                                  
       张长青认为,物流法是调整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技术性、国际性的特点。仅以复杂性而言,物流法律法规中既有横向的民事法律规范,又有纵向的行政法律规范,还包括大量的技术性规范,这就使得物流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内容上更为复杂。由于物流活动涉及众多环节,物流法律法规也要综合所有这些物流环节涉及到的法律。此外,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活动又跨越了区域性,这更使得物流法在地域问题上呈现出复杂性。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更多有关物流知识技巧、技术资料以及免费发布车货互找、项目招商加盟等物流信息,欢迎访问“冀物流(bbs.hebeiwl.net)论坛”

分享到:

头条

图片

热点

相关推荐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保存
关注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