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的十个关键挑战(2)

  2006-03-17| 互联网
  

2、僵化的规章制度  中国进入WTO后,承诺将放宽现有规章制度、允许更多的外商独资企业。例如,到12月中旬,海外公司能够在华全资拥有道路运输的子公司,以及一个铁路运输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而到2007年12月11日,海外公司能够全资拥有铁路运输分公司。这样的事情在快递行业也同样发生着,如最近UPS全资收购了它在华的一家合作伙伴。 

 然而,托运商和服务提供商都还有一段艰苦卓绝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各个地方的级别上。尽管有WTO的规则做保证,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运输和物流市场仍是一个高度管制的市场。在省级甚至在市级的层次上,都有本地的规章制度牢牢控制着业务活动、阻碍了全国性运输网络的建立。  

地方的规章制度往往是很不透明的,这极大的限制了全国服务网络的开发。Armstrong & Associates(专做物流外包方面业务的咨询公司)最近的报告显示,分割的零散网络是阻碍中国小运输公司越过它们自己的边界进行经营的主要原因。  

3.根深蒂固的官僚思想和陈旧的文化  

新的市场进入者往往低估了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困难。根深蒂固的任人唯亲的思想要求商人必须和各级政府官员搞好关系。根据Armstrong & Associates的总裁Richard Armstrong的观点,在中国获得任何一个物流项目都必须有赖于与官僚主义妥协。  

与地方要人(如市长或者地方商业要人)的必要关系,往往暗示着文化上的差异。例如,在一次商业晚宴上,一个人的身分往往决定着他在敬酒中能将酒杯举得多高。“在中国,理解其文化、人文和商业习惯,往往是生意成功的关键一环”。海上运输商东方海外(USA)的市场主管M.K、Wong说道。  

对中国商业环境有着深厚理解的观察者说道,文化和官僚主义的现实在两方面影响着外资企业的管理者们:(1)中国不可那被一个象位于纳什维尔(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第戎(法国东部城市)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家庭办公室管理着;(2)战略决策不可能很早就授权给其他人。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亲力亲为,尤其是在业务开拓的早期阶段,外资企业就不可能获得“企业公民”身分——商业实体的一个重要元素。  

4、缺乏培训  

在中国,培训一直是个“黑洞”。在物流服务行业和制造零售行业,很少有IT技术或者仓库管理方面的实习培训,更不要说战略层面上的竞争力的培植。  

分析家指出,中国的许多行业都没能意识到,优秀的物流活动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因此,他们对外包机会或者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技术都漠不关心。不幸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和规划部门都没有尽其努力的提高物流培训水平。  

A.T、Kearney咨询公司的付总裁Guy Bouchet强调,旨在寻找优秀人才的托运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知道,中国的管理阶层之间存在着坚固的代沟。40岁以上的管理者通常缺少正规的教育培训经历,极有可能陷入传统的官僚主义和等级制度中,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商业管理准则。他们都将赌注押在那些年轻的、受过西化训练并返回中国寻求发展以证实自身实力的管理者身上。  

5、过时的IT和通信技术  

 

总体来说,中国在自动化方面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更不要说利用先进的IT和通信技术了。虽然利用无线电技术的制造商和用户数量都有显著的增长,但是在公司IT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还进展缓慢。问题应部分的规因于:IT标准不完善,系统设备和集成不充分。另外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乡村的电力供应仍然不足。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Capgemini在200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物流技术的利用方面,中国制造商仍落后于美国的同行。根据这份报告,美国60%的公司经常使用网络使能工具,但是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16%。因此,Merce管理咨询公司指出中国60%的公司都没有跟踪其物流成本,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东方海外的Wong更是将IT开发视作中国物流部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6、落后的国内工业  

在中国,没有本土物流服务提供商拥有超过2%市场份额,所以政府没办法依赖哪个提供商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工业。甚至是全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必须依靠当地代理人的情报和关系网络,而且这些大物流公司的低成本结构也被他们的低效率操作抵消了。意识到这些困难后,许多中国的大制造企业,如家电巨头海尔,就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物流公司。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更多有关物流知识技巧、技术资料以及免费发布车货互找、项目招商加盟等物流信息,欢迎访问“冀物流(bbs.hebeiwl.net)论坛”

分享到:

头条

图片

热点

相关推荐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保存
关注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