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产业分析及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2015-04-27| 互联网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能物流通过运用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包括订单、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实现经济、高效、可靠、环境友好等的发展目标。下文是对智能物流产业分析详细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高新技术代替传统人力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我国要抢占发展先机,就必须要重视智能物流的深层潜力。如今,物流智能化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们交通运输业的未来骨干力量,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关键技术公关的催化下,只能物流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一、我国物流产业历史发展走向

    从2010年起,我国的物流业就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到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社会物流总收入7.2万亿元,同比增长9.2%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检测和车辆动态监管。中国RFID产业链各环节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2012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达到236.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smartLogisticNetwork简称:CSN)项目。2014年7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物联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部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对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离不开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必须互联应用才能产生效益。如何积极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加强互联应用开发与推广,是从交通运输部到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再到从事交通物流的企业正在致力开展的一项新工作。

    但是,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物流企业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

    二、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与“物流企业盈利偏低”相并存。虽然我国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收入平稳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物流服务的价格仍然低位震荡,企业盈利能力偏弱。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12月份的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0.3%,该指数全年平均为50.6%,保持在较低水平。据重点物流企业调查显示,1-11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1.4个百分点。两组数据都反映出,我国重点物流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二)“物流围城”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紧缺日益明显,同时,由于货运车辆的市内交通管控,导致“路难行、车难停、货难卸、证难求”的问题长期存在。

    (三)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取得抵押贷款较难、资金不足都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在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科技化水平低。一方面,中国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仍属于“单家独户”封闭运行的电子商务信息,未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的网络平台,与世界一流流通企业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我国缺乏连接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集成平台,造成整个产业链过长,跨国公司不能在信息平台上与客户直接沟通,导致物流的效率十分低下。

    三、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能物流的变革。可以说,智能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物流信息化包括了两大重点:基础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更多相关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年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在基础信息采集方面,我们的大量信息还是要依赖手工录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后期的整个传输和应用,而这是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们大多采取的一个方案是将RFID用在物流装备上,通过进行动态跟踪识别,间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将RFID技术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标准化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政府以及各级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平台式信息交换共享的体系,打造物流信息“高速公路”,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公共平台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在呼吁信息整合。目前,全国有许多省市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建设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了信息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规范,构建了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但是,大家有时把公共信息平台理解成为一个有形的机构,一个集中信息储存管理的机构,或者是集中管理的数据库。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一个体系,有很多层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所以,平台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

    物流产业正逐步形成七个发展趋势,它们分别为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企业全球化与国际化、服务优质化、产业协同化以及第三方物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智能物流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更多有关物流知识技巧、技术资料以及免费发布车货互找、项目招商加盟等物流信息,欢迎访问“冀物流(bbs.hebeiwl.net)论坛”

分享到:

头条

图片

热点

相关推荐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保存
关注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微信公众号